科技的更替快得使我們幾乎發現不到,不斷改變的行為模式如何危害我們的重要關係。
大衛‧博伊漢
當你駕車欲前往某城鎮的街道,並發現自己呆在某輛低於時速限制15英哩的車子後面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甚麼?那個人應該放下手機!
當你坐在看台看高中美式足球賽,你發現學生不單無視比賽,也會把坐在身邊的朋友當作不存在──因為他們正忙着給其他朋友發短訊。
你駕車經過一個獨自在家門前打籃球的小男孩……他的爸爸站在附近,全神貫注在手機中。
聽起來很熟悉嗎?上個世紀,智能手機征服了全世界。我可以列出50個智能手機改善了生活的方法。但如果你像我一樣記得有這些設備之前的生活是怎樣的,你可能會懷疑這一切的改變真的好嗎?
記得你去看電影或上教會時,不用擔心會被電話鈴聲或發光屏幕打擾的日子嗎?記得人在駕駛時不會發短訊的日子嗎?
還有一個我們經常看見的畫面:
你走進一間餐廳,在你的餐桌附近有一對夫婦。按你的觀察,他們事實上並不是「在一起」,因為他們其中一方或他們二人皆全神貫注在手機上。然後你想:這是多麼的悲哀,他們沒有跟對方說過話。這是一幅描寫二十一世紀的孤立的圖畫。
7天24小時上線
適應新科技不是新鮮事,只要想想電話、汽車或空調如何改變了我們的文化;收音機、電視、電腦和很多其他新發明在我們的文化和人際相處中,觸發了重要的改變。
但改變的速度自1995年快得驚人。我們看見互聯網和流動電話面世,然後在2006年,兩者結合成智能電話。現在,我們無論在何處都可以7天24小時上線。
科技的革新快得叫大部分的我們很少察覺行為正怎樣改變、關係怎樣被影響。數年前我寫過這個主題後,一位讀者來信說:「這些流動設備可以接管你的生命。」另一位說:「我明白科技有好處,但我們被科技統治而不是把它作為工具使用。」
不少讀者被沉迷新科技對婚姻的影響所困擾:
- 「我經常要等丈夫放下手機、平板電腦,停止瀏覽臉書、「IG」、發短訊或他迷上的遊戲。我已厭倦用短訊跟他對話,只想享受老套的面對面對話。但事實是我們已沒有甚麼話跟對方說了。」
- 「我跟丈夫為在婚姻中的對話掙扎了25年,但現在(對話)被臉書取代。若他回到家,晚餐還未預備好,他就會一直瀏覽臉書直到晚餐;每早起來,他就會看看誰登入了臉書。可悲的是他認為這沒有問題。恐怕不只我要面對這個問題。」
- 「我是其中一個與配偶一起在餐廳中,但要不斷呆等和感到孤單的人。我的丈夫常常盯着手機,查看電郵、銀行賬戶、臉書和短訊。我只好坐着等候,心中想着:『為甚麼我總是不夠好?為甚麼他老是以其他人和事來娛己?』」這令我傷心至極,他就是不明白的我想法。
線上連接取代對話
用短訊或Twitter來溝通吸引部分人的原因,跟以往用電郵一樣,都是更簡單、快捷、易用。但他們沒有發現,這些媒介缺少了多少情感、表情、語調,還有更多。以線上連接取代對話可以是很危險的。
關於她的婚姻問題,某位女士寫道:「很多爭執的發生都是因為短訊內容令其中一方誤會。昨晚拒絕跟我對話之後,今天我丈夫發短訊給我,我認為他在短訊中的語調是醜陋的,於是我沒有回應他。之後他用短訊問我為何不回應他,我說我寧願跟他談談,因為短訊容易造成誤會。他回覆道:『我享受用短訊:說出訊息、少情緒、直接說出重點。』」
「我享受用短訊:說出訊息、少情緒、直接說出重點。」——多麼傳統又典型的男性化說法。但問題是真實的關係需要真實的對話和真實的情緒。數碼連接失去了一個關鍵元素:真實的連繫。
另一位讀者說:「當我們用短訊、電郵、臉書等,我們失去了關係的重要部分——情感連繫。沒有說話的聲音、身體語言、觸碰,我們作為人類就失去了神為我們怎樣相處、怎樣接受愛並與人共處的重要設計。」
家庭守則
科技的本質不是壞,相反,它能以不同方式正面地幫助我們與人連繫。問題是太多人沒有能力控制它,結果就好像跟他們的智能電話結了婚一般。
關於執行推動婚姻中面對面溝通的界線,我收到讀者的一些好意見,以下是一些重點:
- 餐桌上不擺放任何電子設備。晚餐時間應保留面對面對話。飯後會有很多時間可以回覆電話和訊息。有個家庭稱這為「TTT—Timeout from Technology at the Table(餐桌上不擺放科技產品的時間)」。
- 沒有科技的約會。有位妻子來信道:「我和丈夫對約會有個協議。他太沉迷用手機看電視,於是當我們外出吃飯,除非是孩子的褓母來電,否則我們都不能用手機。同時,我們不會去有電視的餐廳,因為他會極分心,我也會因他完全心不在焉而生氣。我們所有人每天都需要尋找時間去跟所有資訊中斷連繫,並用美好的老套對話跟家人重新連繫。」另一位讀者說她和丈夫進入餐廳前,會把手機留在車裏。
- 重要事情當面談,發短訊、「傾電話」都不行。有位讀者說:「單靠短訊對話會造成極大差距,因為你不會完全明白對方真正的意思,除非你聽見他的語調或看見他的臉,否則可以造成大量接收錯誤、不好的感受等。」
愛與你在一起的那位
這些界線為你的婚姻和家庭奠定重要價值:當你與某人在一起,就把與這人的關係放在優先。如果你家中有人沉迷智能設備,訂立這價值就需要一些訓練,但保持他們在合適的環境是可以成功的,引用另一位讀者的說法,就是「打開可以有更多親密溝通的門」。
我也喜歡一位讀者的留言,他指出:「任何變成必須品的事物都有機會變成偶像。」換句話說,你可以跟手機難捨難離到一個地步,它基本上成為你生命中最重要、你敬拜的東西。
「生命太短……」這位讀者說:「讓我們不要把僅有的時間投放在沒意義的徒勞中。」
香港學園傳道會家庭生活事工版權所有©2018
蒙原著版權擁有者FamilyLife USA批准翻譯及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