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25日 星期四

我個仔(女)為甚麼總是……

「孩子總是話唔聽!」、「點解總是不懂得好好計劃!」、「細時就話佢細啫,都十幾歲啦,都仲係咁,好危險加嘛!」……雖然單一行為的背後,來自累積的經驗、環境、性格、情緒,但原來人類大腦中,掌管理性、邏輯、解難和調節情緒等,都是前額葉的功能,但前額葉的發展,要到大約25歲才成熟。故此,成長中的孩子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「甩頭甩骨」、「顧得左時顧不到右」、欠缺計劃、達成能力等「結構性」問題(不是他們不想或不聽話,而是他們根本缺乏這些能力)。更糟糕的是,若他們因此而要承受更大的壓力,造成大量負面情緒,他們同時缺乏調節情緒的能力(前額葉的功能之一),結果就會出現更多以情緒為主導的反應……那父母或照顧者可以怎樣呢?
  • 了解和欣賞他們已有的。除了停止施壓,嘗試認識他們已發展的能力,多加肯定;
  • 按他們的地步,幫助他們一步一步地進步。緊記孩子成長、進步需要累積正面的經驗,沒有捷徑也沒有魔法,把到達成熟之前的那段路,化成一個又一個微小的目標吧。

腦中的一對

在我們的大腦中,有一對絕配——杏仁核與前額葉。我們的情緒,如開心、憂愁、害怕、憤怒……來自杏仁核。情緒告訴我們自己需要甚麼,如開心:我喜歡這樣;害怕:我需要保護自己;憤怒:我需要維護自己……杏仁核就是一個如此率性自然的朋友,讓我們可以好好保護、照護和認識自己。這時候,前額葉進場,冷靜地辨別緊急程度、預計後果、擬定適切的回應行動。杏仁核與前額葉是一對好拍檔,但當我們累的時候,杏仁核很容易會變成過敏的警鐘,而前額葉的功能會大打折扣,我們的反應就會由杏仁核主導了。所以如果累,就先回應身體的需要,稍稍休息一下。應用在夫婦關係中,累了就別勉強自己或對方繼續對話、聆聽,不如告訴對方你的需要,或接納對方會累,一起找個杏仁核沒過敏、前額葉功能正常的空間好好談吧。

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

熄火

午後,陽光照進廚房。昨晚煎牛扒時,彈出來的油和黑椒,點點散落煮食爐的四周。正想準備煮午餐的妻,心中無名火起……心裏咕嚕着:「清潔爐頭明明是你的責任,為甚麼老是要我幫你『執手尾』,上次就是洗完的碗有漬……」 

妻不情願地開始抹走油漬,她惱怒的夫正在書房中帶領視像團契,這正好讓妻可以有一段「過冷河」時間,讓高漲的憤怒情緒平伏下來。 

妻繼續心中的自我對話:「……眼睛不夠好,我就要不停地『執手尾』嗎?若他已盡了力,又不能怪他,我只能靜靜地再洗,感覺很委屈啊……但這一刻你是可以嬲的。是,我現在很嬲……」 

承認了自己的憤怒,妻開始面對它:「其實你嬲些甚麼……我嬲突然要抹爐頭,因為已遲了開始煮午餐,打算立即開始時,被打岔了,不先抹乾淨又不夠地方放食材……遲一點煮好、遲一點開飯可以嗎……其實,遲一點點是沒問題的。」 

原來躲在憤怒背後的需要是:「除了公平,我更需要按計劃行事,遇上突發情況,我需要多一點時間來處理。」那夫的責任呢?「經驗告訴我,他的眼睛的確不及我銳利,以前投訴他的時候,他都會道歉,告訴我他看不見,何況昨晚沒有陽光,他更難看得清楚。其實他願意幫忙做家務已經十分感恩了。」 

妻差不多煮好午餐,夫從書房出來,問道:「有甚麼需要幫手嗎?」他走進廚房。 
妻答道:「沒有啊,不過我想寫一篇文章……其實我剛才很嬲。」 
夫:「是嗎?是誰觸怒了你?」 

妻把剛才的「熄火」過程告訴了夫,夫溫柔地說:「對不起,我昨晚以為自己已經抹乾淨了,留意不到原來還有油漬。」

香港學園傳道會家庭生活事工版權所有©2020

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

5件拯救婚姻的溝通工具

在我們結婚初期,這些簡單的原則改變了我們的心,更新了我們的關係。
羅伯‧弗拉德(Rob Flood)
我和吉娜極度幸福快樂地相戀、結婚,興高采烈地度蜜月。然後來到蜜月的第五天——我們第一次吵架。這次爭吵,一發不可收拾,使我們極速走向絕望。我和吉娜在結婚九個月時,就已確信自己與錯的人結了婚,也同時宣佈這是一場沒有愛的婚姻。
我們相處困難的一個明顯後果,就是溝通不良。如果我問:「晚餐吃甚麼?」她會聽到:「我真不敢相信,你今晚又未預備好晚餐?」
如果她說:「你何時回家?」我會聽見:「你最好趕緊回來幫忙,常常都不見影蹤!」
我們未能表達想表達的,只會用語言彼此傷害;我們從不互相鼓勵,只會互相詆毀,為彼此造成深深的情感創傷。坦白說,我們忍受着太多傷痛,使我們看不見能好好溝通的希望。我們被絕望徹底淹沒。
在輔導中,我們開始學習「着意的溝通」(intentional communication)。當時我這樣想:「這真是我聽過最愚蠢的事。這也太小兒科了吧,我竟為這付上金錢!」
但是,當我不再那麽自以為是,我便意識到有些事看似簡單,但其實是很有深度:若果溝通真的是如此簡單,那麽人人都會懂得溝通,我們的溝通都能榮耀神並且反映祂的形象了(彼得前書四章11節;以弗所書四章29節)。可是,「榮耀神」不能用來描述我的溝通,也可能未能描述你的溝通。事實上,有很多人為與人,甚至是最愛的人怎樣好好溝通而掙扎,如兄弟姐妹、父母、孩子、配偶……
我走過的學習溝通之路是非常艱辛的。以下是一些轉化我的婚姻和改變我的心的溝通工具。
1. 「第一反應原則」:衝突的形成不是取決於引發的人,而是取決於回應的人。
你可能認為以說話還擊某人並不是甚麼大問題,因為「是他先挑起的」。可能你是對的,但對方沒有能力決定一場衝突要不要發生,這能力回應的一方才有。正如箴言十五章1節所說:「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言語暴戾,觸動怒氣。」
耶穌與「第一反應原則」有一系列常被引用的追蹤記錄。回想文士和法利賽人質疑耶穌的時候,他們幾乎是所有溝通中的引發者。他們的目的是指控耶穌,使他陷入困境。但他們有多少次是成功的?一次也沒有。他們失敗因為決定每次衝突走向的能力,都在回應者——耶穌手中(路加福音二十章19-26節)。
跟隨耶穌的榜樣的引伸可以極豐富。妻子的罪不會給我「容許犯罪」的牌照,使我可以對她還以顏色,反之亦然。我的罪也沒有給吉娜「容許犯罪」的牌照。我們按照「第一反應原則」,我們務必把收到的劣質言論轉向(離開衝突的方向)。
2. 身體接觸原則:當你溫柔地觸摸一個人,對方很難成為你惡待的對象。
爭吵一旦開始,很難應用這原則。然而,應用這個原則的最完美時刻,就是差不多要坐下來,討論一些會帶來張力的話題的時候。

你很清楚,哪些話題有可能會引發爭吵。也許是關於某個孩子、也許是關於你的岳父母或經濟問題。對於我和吉娜,你可能已經想到了,這個危險話題就是關於我們之間的溝通,這是非常艱難的對話。
每次談這些,我們會一起坐下來祈禱,並會觸碰對方。通常,我們會各自坐在沙發的一端,吉娜會伸長雙腿叠在我的雙腿上。(可能你更喜歡握着對方的手或是並肩而坐,這樣可以更自然地觸碰彼此。)
當我們對話時,我們注意到一些現象。當我們的談話開始走向衝突時,我們會停止觸碰對方。我相信,你也能發現這一點,那就是:如果你正溫柔地觸摸一個人,你很難和他火拼起來。所以,在那個關頭,我們有兩個選擇:停止對抗讓大家能繼續觸碰對方,還是停止觸碰讓爭端繼續吵下去。
這種溫柔的觸碰給我們兩方面的幫助。第一,它有助防止爭吵;第二,當我們走向爭吵時,我們身體的分離是個看得見的行動提示,說明我們的談話開始不榮耀神了。我們注意得到、修正,並且重回正軌。
3. 適當時機原則:精挑細選合適的時機對話,將會獲得最大的成功。
箴言告訴我們:「口善應對,自覺喜樂,話合其時,何等美好。」(十五23
通常,我和吉娜閑話家常的機會,就在晚飯,我們會把握機會談談那天怎樣過。但是,與四個孩子共膳,晚飯時間總是忙忙亂亂。結果,我們沒法深入並有意義地交談。
因此,如果有事發生,我必須跟吉娜談,我會等到孩子上床睡覺以後。要是在晚飯時間提出討論,定必引來沮喪和沒效率。
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很可能會失敗的談話情景。
吉娜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主婦,她常有怎樣更好照顧家庭的精彩點子。假設,她正在考慮一個關於家庭膳食的新方式。她會思考好幾個星期,然後預備好徵詢我的意見。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,但如果她在星期天下午一點半,當我看足球賽時徵詢我,恐怕就不再是一件好事了。
我也容易跌進時機不對的陷阱。比如,我和吉娜在家落樓梯到下層時,可以享受交談。我們會在晚上十一點半上樓梯回房間,吉娜要睡覺了。關燈後我問她:「你覺得神在孩子身上有甚麼工作?」這是一個吉娜喜歡我問的問題……不過要在三個小時前。當時間是十一點半,她要準備睡覺,而不是深入傾談。
當然,也會有例外,非常重要的談話也要在這些時間進行。在那些情況下,當然要關掉電視轉播中的球賽,或是重新亮起燈交談到淩晨兩點。但這些是特別情況而非慣例。大部分時間,我們應該更有策略地選擇談話的時機。
4. 鏡式回應原則:藉對話釐清意思,能增進理解。
聖經告訴我們,如果想彼此理解並更有智慧,我們必須確保自己側耳傾聽。箴言二十二章17節指出:「你須側耳聽受智慧人的言語,留心領會我的知識。」
你試過想向別人表達某個意思時,對方卻聽到另一個意思嗎?這可以造成使人極度沮喪的溝通。如果你不確定配偶是否明白你的意思,留意一下你是否經常聽到:「你這話是甚麼意思?」
鏡式回應能幫助你檢視自己是否正確理解配偶的意思。每當配偶提出一個觀點時,就向對方覆述,像這樣說:「所以,我聽到你的意思是……」或者「你是不是說……?」然後,用你自己的言語,把你所理解的告訴對方。接下來,就是鏡式回應最重要的部分了,你必須容許對方肯定或糾正你的理解。
在我們學習這原則時,我常常不喜歡吉娜對我的話作出消極和不準確的總結。於是,我就反駁她,不容許她有坦白的自由。後來,我終於明白,她的總結事實上是準確的,我的負面反應只因我不喜歡這些話暴露了我的真實想法。
鏡式回應追求的不是正確,不是要為自己辯護,而是要確定你聽到的是否準確。如果你追求理解對方多於被對方理解,那麽你就在實踐鏡式回應的原則上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
5. 向神祈禱原則:如果我們邀請神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指導,溝通將更有可能成功。
這個原則並不複雜,但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。我們太習慣聽見關於祈禱的內容,卻忽略了祈禱的重要性。
不論你在談話中應用了哪條原則,或在談論哪個話題,祈禱高於一切。我以前傾向高估自己溝通得好和公正的能力,這在我們結婚首幾年尤為明顯。
我們有時,也免不了在溝通中冒犯對方。當談話開始偏離神對溝通的本意時,我們有兩個選擇:是傲慢自大地繼續,還是謙卑地停下來,請求神幫助我們恢復談話的本意?
在這裏,我想與各位分享十九世紀末,二十世紀初的福音佈道家R·A·托瑞關於祈禱的話:
「許多人打敗仗,是因為他們坐着等候戰爭發生。而有些人打勝仗,是因為他們早在戰爭之前就在禱告中獲勝了。預計你的爭戰,在試探來臨之前,用膝頭(禱告)戰鬥,你就會無往而不利。
許多夫婦在實踐這一原則時,遇到的其中一個最大困難就是突兀。他們不習慣一起祈禱。當他們在不具建設性的談話中對彼此的喜愛越來越少時,他們就更加不想一起祈禱了。
要解決這問題,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:現在就開始一起祈禱吧。每天晚上睡覺前,你們先一起祈禱30秒。把飯前祈禱作為全家的習慣。每週挑一個晚上,為孩子祈禱,為牧師祈禱,為你們的婚姻祈禱。定期祈禱,對你們家庭的一個最大益處,就是當溝通破裂時祈禱更可能發生。
更新不止息
在神的恩典和這些原則的交織下,溝通現在變成了我們婚姻中最大的優點。這不是說我們沒有再出亂子,我們仍會的。但是感謝神,祂一直在我裏面做工,祂也會在你裏面做工。
我曾經一度相信自己與錯的人結了婚,她也以為自己嫁給錯的人。如今,我們都難以想像有誰能比對方更了解、愛和享受自己。

你與配偶的關係可能跟我們不同,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:配偶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。不管你喜不喜歡,溝通是神賜予我們的工具,將我們的心靈和意念編織在一起。如果我們願意有意識地運用一些原則,溝通便有可能成功。榮耀神的溝通,我們都能擁有。只要心存謙卑和信心堅定,神自會更新你。

香港學園傳道會家庭生活事工版權所有©2018
蒙原著版權擁有者FamilyLife USA批准翻譯及使用

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

你跟誰結了婚?是手機?

科技的更替快得使我們幾乎發現不到,不斷改變的行為模式如何危害我們的重要關係。
大衛‧博伊漢

當你駕車欲前往某城鎮的街道,並發現自己呆在某輛低於時速限制15英哩的車子後面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甚麼?那個人應該放下手機!

當你坐在看台看高中美式足球賽,你發現學生不單無視比賽,也會把坐在身邊的朋友當作不存在──因為他們正忙着給其他朋友發短訊。

你駕車經過一個獨自在家門前打籃球的小男孩……他的爸爸站在附近,全神貫注在手機中。

聽起來很熟悉嗎?上個世紀,智能手機征服了全世界。我可以列出50個智能手機改善了生活的方法。但如果你像我一樣記得有這些設備之前的生活是怎樣的,你可能會懷疑這一切的改變真的好嗎?

記得你去看電影或上教會時,不用擔心會被電話鈴聲或發光屏幕打擾的日子嗎?記得人在駕駛時不會發短訊的日子嗎?

還有一個我們經常看見的畫面:
你走進一間餐廳,在你的餐桌附近有一對夫婦。按你的觀察,他們事實上並不是「在一起」,因為他們其中一方或他們二人皆全神貫注在手機上。然後你想:這是多麼的悲哀,他們沒有跟對方說過話。這是一幅描寫二十一世紀的孤立的圖畫。

7天24小時上線
適應新科技不是新鮮事,只要想想電話、汽車或空調如何改變了我們的文化;收音機、電視、電腦和很多其他新發明在我們的文化和人際相處中,觸發了重要的改變。

但改變的速度自1995年快得驚人。我們看見互聯網和流動電話面世,然後在2006年,兩者結合成智能電話。現在,我們無論在何處都可以7天24小時上線。

科技的革新快得叫大部分的我們很少察覺行為正怎樣改變、關係怎樣被影響。數年前我寫過這個主題後,一位讀者來信說:「這些流動設備可以接管你的生命。」另一位說:「我明白科技有好處,但我們被科技統治而不是把它作為工具使用。」

不少讀者被沉迷新科技對婚姻的影響所困擾:
  • 「我經常要等丈夫放下手機、平板電腦,停止瀏覽臉書、「IG」、發短訊或他迷上的遊戲。我已厭倦用短訊跟他對話,只想享受老套的面對面對話。但事實是我們已沒有甚麼話跟對方說了。」
  • 「我跟丈夫為在婚姻中的對話掙扎了25年,但現在(對話)被臉書取代。若他回到家,晚餐還未預備好,他就會一直瀏覽臉書直到晚餐;每早起來,他就會看看誰登入了臉書。可悲的是他認為這沒有問題。恐怕不只我要面對這個問題。」
  • 「我是其中一個與配偶一起在餐廳中,但要不斷呆等和感到孤單的人。我的丈夫常常盯着手機,查看電郵、銀行賬戶、臉書和短訊。我只好坐着等候,心中想着:『為甚麼我總是不夠好?為甚麼他老是以其他人和事來娛己?』」這令我傷心至極,他就是不明白的我想法。
線上連接取代對話
用短訊或Twitter來溝通吸引部分人的原因,跟以往用電郵一樣,都是更簡單、快捷、易用。但他們沒有發現,這些媒介缺少了多少情感、表情、語調,還有更多。以線上連接取代對話可以是很危險的。

關於她的婚姻問題,某位女士寫道:「很多爭執的發生都是因為短訊內容令其中一方誤會。昨晚拒絕跟我對話之後,今天我丈夫發短訊給我,我認為他在短訊中的語調是醜陋的,於是我沒有回應他。之後他用短訊問我為何不回應他,我說我寧願跟他談談,因為短訊容易造成誤會。他回覆道:『我享受用短訊:說出訊息、少情緒、直接說出重點。』」

「我享受用短訊:說出訊息、少情緒、直接說出重點。」——多麼傳統又典型的男性化說法。但問題是真實的關係需要真實的對話和真實的情緒。數碼連接失去了一個關鍵元素:真實的連繫。

另一位讀者說:「當我們用短訊、電郵、臉書等,我們失去了關係的重要部分——情感連繫。沒有說話的聲音、身體語言、觸碰,我們作為人類就失去了神為我們怎樣相處、怎樣接受愛並與人共處的重要設計。」

家庭守則
科技的本質不是壞,相反,它能以不同方式正面地幫助我們與人連繫。問題是太多人沒有能力控制它,結果就好像跟他們的智能電話結了婚一般。

關於執行推動婚姻中面對面溝通的界線,我收到讀者的一些好意見,以下是一些重點:
  1. 餐桌上不擺放任何電子設備。晚餐時間應保留面對面對話。飯後會有很多時間可以回覆電話和訊息。有個家庭稱這為「TTT—Timeout from Technology at the Table(餐桌上不擺放科技產品的時間)」。
  2. 沒有科技的約會。有位妻子來信道:「我和丈夫對約會有個協議。他太沉迷用手機看電視,於是當我們外出吃飯,除非是孩子的褓母來電,否則我們都不能用手機。同時,我們不會去有電視的餐廳,因為他會極分心,我也會因他完全心不在焉而生氣。我們所有人每天都需要尋找時間去跟所有資訊中斷連繫,並用美好的老套對話跟家人重新連繫。」另一位讀者說她和丈夫進入餐廳前,會把手機留在車裏。
  3. 重要事情當面談,發短訊、「傾電話」都不行。有位讀者說:「單靠短訊對話會造成極大差距,因為你不會完全明白對方真正的意思,除非你聽見他的語調或看見他的臉,否則可以造成大量接收錯誤、不好的感受等。」
愛與你在一起的那位
這些界線為你的婚姻和家庭奠定重要價值:當你與某人在一起,就把與這人的關係放在優先。如果你家中有人沉迷智能設備,訂立這價值就需要一些訓練,但保持他們在合適的環境是可以成功的,引用另一位讀者的說法,就是「打開可以有更多親密溝通的門」。

我也喜歡一位讀者的留言,他指出:「任何變成必須品的事物都有機會變成偶像。」換句話說,你可以跟手機難捨難離到一個地步,它基本上成為你生命中最重要、你敬拜的東西。

「生命太短……」這位讀者說:「讓我們不要把僅有的時間投放在沒意義的徒勞中。」

香港學園傳道會家庭生活事工版權所有©2018
蒙原著版權擁有者FamilyLife USA批准翻譯及使用